2018-03-22 17:30 五個方面 無錫 物聯網
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之后,為了率先擺脫危機的影響,各國都在尋找科技上的突破以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。而物聯網又被稱為繼計算機、互聯網之后的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,根據全球知名市場調研機構弗雷斯特研究公司的調研數據顯示,物聯網將會形成繼互聯網之后下一個萬億元級別的通信業務,其產業價值要比互聯網大30倍。
2009年8月7日,時任國務院總理在無錫考察時就指出,應高度重視物聯網的發展,指示“把傳感系統和TD技術結合起來”、“盡快建立中國的傳感信息中心,或者叫‘感知中國’中心”。009年11月底,國務院已正式批準同意,支持無錫建設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。此前,中科院、清華大學、上海交大、東南大學等20多家科研院所己在無錫設立機構;中國移動、中國聯通、中國電信三大電信運營商也先后“登陸”,與無錫市政府簽約開展物聯網應用技術研究合作,物聯網各類資源要素己聚集無錫。無錫物聯網產業發展經過近十年的發展,在以下幾個方面成效明顯:
一是政策環境日趨完善。無錫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文件,引導物聯網產業快速發展與應用;并設立了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,對中央、省、市三級財政資金統籌使用;同時用好財稅、金融、人才、土地等配套政策,發揮政策疊加效應,充分激發市場潛力和活力。
二是集聚效應日益顯現。無錫幾乎集聚了國內所有頂尖的物聯網產業資源,建立了物聯網信息技術公共服務、網絡技術公共服務和展示應用交易公共服務三大公共平臺。
三是應用示范逐步推進。無錫重點推進環境監測、公共安全、交通跟蹤、工業智能、平安家居和醫療健康等六大物聯網應用領域示范應用,示范區內國家部委立項的應用示范工程15項。
四是技術研發取得突破。無錫己集聚重點物聯網研發機構39家,其中知名研發機構5家。建立涉及物聯網的投資基金150個,基金總規模達474億元。引進物聯網高層次人才超過2000人,其中國家“千人計劃”28人,承擔國家級物聯網技術研發項目54個,多項成果填補國際、國內空白,獲得物聯網領域專利1970項。兩項物聯網國際標準獲國際標準組織正式發布,77項標準提案獲國際標準化組織通過,14個項目列入國標委2013年物聯網國家標準項目計劃。
五是產業鏈基本形成。無錫物聯網企業涵蓋產業鏈中設備制造、軟件產品開發、系統集成、網絡及運營服務四大類企業群,基本形成了感知、網絡通訊、處理應用、關鍵共性、基礎支撐在內的物聯網產業鏈。統計資料顯示,截至2017年底,無錫物聯網企業已達近1000家,目前,建設物聯網應用項目360多個。
國內最大的物聯卡交易平臺:物聯卡之家()指出,與美國、歐盟等發達國家或地區相比,中國的市場機制顯然不如他們完善,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也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。因此,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迫切需要政府通過適當方式深度介入,這也為我國物聯網的政府介入提供了理論依據。從物聯網的技術驅動型特征看,發展要素尤其是創新要素非常關鍵,這其中人才、資金、基礎設施等要素又特別關鍵。
物聯網作為一個全球性新興產業,在成長周期、成長商業模式方面仍有一定的不確定性,這對于投資主體而言就是風險問題。因此,政府需要完善物聯網產業投資、融資的政策法規體系,通過加緊研究制定有利于促進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金融法規,形成有利于物聯網產業創新創業的政策法規環境。政府可大力提升物聯網產業投資的硬環境因素,包括自然條件、環境狀況、文化氛圍、經濟結構和接近市場等,使各類投資主體增強對我國物聯網發展的信心和投資決心,加快對國內外金融投資機構、風險投資、天使投資的引進步伐;同時,地方政府可以投資者為中心,通過創新投資進入退出機制,活躍投資氛圍,提高投資回報預期,吸引社會資金進入,豐富產業企業的融資渠道。并且,可以在財政、稅收、政府補貼、項目等方面給予傾斜,示范和引導其他資金進入。